《佛教与科学》的巅峰对话 —记上海交大海外国学班论坛
时间:2016-08-18 09:49来源:上海交通大学研修班 作者:admin 点击:
次
《佛教与科学》的巅峰对话 —记上海交大海外国学班论坛之四十六
2016年7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学论坛之四十六——《佛教与科学》如约而至,特邀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英国伦敦大学科学与哲学博士、大英帝国勋章、金紫荆星章获得者潘宗光教授从科学家的视角诠释佛教的核心思想。近400位学友冒着酷暑纷纷赶来齐聚上海交通大学徐汇区浩然高科技大厦102报告厅,聆听智者之声,一睹大家风范。
讲座还未开始,现场就已门庭若市,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与国学班学员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交大浩然高科技大厦102报告厅,期望感受这一场无与伦比的思想盛宴。本次活动出席的嘉宾有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理事长严良瑜教授;国学联谊会会长沈焱校友、名誉会长有贺萍萍校友、执行会长徐立东校友、那丽莉校友;学院项目中心主任张广义老师;及国学联谊会的各位副会长、理事及国学班的学员们。现场还有近20位由潘宗光教授和夫人成立的慈善基金会救助的学生们。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学项目组主管兼国学联谊会秘书长顾菡老师主持。
一段由交大海外学院《国学与西方经典高级研修课程》同学们录制的VCR开场,引出了主办方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国学联谊会、国学项目组。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根据中西互为体用的原则,整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辩证逻辑思维,精心设计了《国学与西方经典高级研修课程》,帮助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经历一次思想的涅槃,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从优秀走向卓越,塑造秀外慧中、自由游走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新时代领袖。希望更多的朋友一同传播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理事长严良瑜教授致欢迎辞,并向潘教授赠送交大纪念品。接着国学联谊会会长沈焱致辞详细介绍了潘宗光教授,并祝愿国学班学员在这个大家庭一起学习,互帮互助,希望国学班越办越好。
伴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位文人雅士风范的学者走上台前,他就是潘宗光教授。他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香港理工大学在多项领域及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前列。他也是一位精进的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心经与生活智慧”及“心经与现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佛教文化及智慧的关注。他当了三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并成为香港理工大学的荣休校长。没有过多的开场白,潘教授就将《佛教与科学》的互通关系铺展开来。潘教授分为5个小结,分别阐述了科学的宇宙观和佛教的核心思相,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清晰了科学的宇宙观非常接近佛陀在2500年对宇宙的认知。
潘教授指出爱因斯坦“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有不协调的地方,但爱因斯坦自己却没有找出来,一直到最近的30年, “弦论”的诞生,他们认为宇宙一切的十五与现象可以看成是交响乐的演奏过程。总结出一切的物质、空间与时间不是实有,不是固定不变的,物质或现象是因条件的凝聚而产生,条件改变而改变,条件分散则消失。物理学家倾向认为:制造宇宙一切可见的基本粒子及不可见事物,均从大暴涨而来,是无中生有的。而从佛教的角度指出世间万物的规律都由“因”、“缘”、“果”三个方面,是环境条件的统称为缘或助缘,条件经常会改变,就像缺水、缺肥料的温室里培养的苹果。如控制所有条件,便可以肯定结果,比如化学实验,但很多时候,不能控制所有的条件,便不能肯定结果,在人世间“缘是千变万化”,俗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意思,万事万物是不停在变化的,或快或慢,佛教称之为无常,生命的无常,总是不知道意外和惊喜哪一个先来,所以佛教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总结为一句话:“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3个小时的讲座,现场近400位嘉宾屏息侧耳聆听,在授课中潘教授结合了视频播放让听众清晰佛教和科学宇宙观的互通关系。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而又令人回味的,演讲结束后,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文章